个人简介
兰良平,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理事,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人类学、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叙事话语研究、课堂话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 Journal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现代外语》、《外国语》、《外语界》等国内外主流语言学学术期刊发文20余篇,出版专著《英语写作教学》(截至2024年,外研社第12次印刷)和《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2024年外研社出版)。曾应邀为 American Ethnologist 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审稿。
学科及主要研究方向
语言人类学、社会语言学、叙事话语研究、课堂话语研究等
主要任教课程
本科:《英语经典阅读》等
硕士研究生:《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等
博士研究生:《社会语言学》等
主要工作(学习)经历
主要学习和进修经历:
2024.07 ~ 2025.01 Visiting Professor at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at Harvard University with Professor Nicholas Harkness
2018.07 ~ 2019.07 Visiting Scholar at Frances L. Hiatt School of Psychology at Clark University with Professor Michael Bamberg
2009.09 ~ 2013.0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跨文化研究 博士生研究生
2004.09 ~ 2007.06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论 硕士研究生
1997.09 ~ 2002.07 海南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教育 大学本科
主要工作经历:
2024.03 起至今 外国语言文学方向博士后合作导师
2023.11.29 起至今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2022.12.15 起至今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
2017.01 ~ 2022.12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2014.02 ~ 2016.12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
2007.07 ~ 2014.01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
2002.07 ~ 2007.07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助教
主要学术兼职经历:
2023.11.05 起至今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2023.01 起至今 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理事
2021.05 ~ 2024.03 Member of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2022.01起至今 浙江师范大学外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2015.01 ~ 2021.12 浙江师范大学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要荣誉、奖励
[1] 2021.05 参评的 Journal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论文获浙江省外文学会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2016.11.08 在第十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所提交的论文“话语和身份研究中的索引性问题”获青年学者优秀论文三等奖。
[3] 2013年撰写的毕业论文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Agentive Identity in a Community of Teacher Educators(教师教育者团队能动性身份的叙事话语建构,英文撰写)获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4] 2012年度海南大学考核优秀,2014、2016、2019、2022年度浙江师范大学考核优秀。
主要著作(译著)、论文
主要著作:
[1]兰良平、郑连忠. 2024.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基于会话分析和语言社会化的融合视角.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兰良平、韩刚. 2014.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互动性交流视角.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截至2024年第12次重印)
主要论文(国际):
[1] Lan, Liangping., & Mehta, M. Clare. 2022. Constructing collective agency through narrative positioning in group meetings within a Chinese professional team.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87: 179-190. (SSCI) https://doi.org/10.1016/j.langcom.2022.07.008
[2] Lan, Liangping. 2020. Agentive ident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narrative socialization in a professional community of practice in China. Journal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30(3): 389-411. (SSCI/ A&HCI) https://doi.org/10.1111/jola.12276
[3] Ouyang, Huhua., & Lan, Liangping. 2016. Review of Discourse and Crisis: Critical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15(6): 821-823. (SSCI/A&HCI) https://doi.org/10.1075/jlp.15.6.09ouy
主要论文(国内):
叙事话语研究论文:
[1]兰良平, 章梦瑶. 2025.叙事定位理论的演进:理论基础与数据来源, 外国语, 48(2):65-73.(CSSCI)
[2]兰良平, 郭梦婵. 202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叙事研究的新趋势, 现代外语, (6):844-854.(CSSCI)
[3]兰良平. 2022.自然会话叙事中身份构建的指向过程研究, 山东外语教学, (5):31-42.(北大核心)
[4]兰良平. 2021. 职业共同体中能动性身份的叙事社会化研究. 郭龙生, 赵世举主编.《信息化时代的语言生活研究》.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5]兰良平, 陈冰洁. 2018. “语篇研究:超越小句的意义” 述评. 朱斌主编.《复句研究评论集》第一卷.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6]兰良平. 2017. 社会语言学中 Identity 应译为 “身份”. 中国社会科学报, 11月7日.
[7]兰良平. 2017. 从语言符号到社会意义:口头叙事解读中语境触发机制研究. 语言与符号, (2):82-96.
[8]兰良平. 2016. 叙事身份研究的社会实践转向. 话语研究论丛, (2):22-34.
[9]兰良平. 2016. 社会语言学带动叙事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 6月7日.
[10]兰良平. 2014. 形式的内容:小说叙事中直接引语塑造人物身份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62-68.(北大核心)
课堂话语研究论文:
[1] 兰良平, 柳菁菁. 2024. 在课堂对话中促进语言和思维的融合发展, 英语学习, (4):4-11.
[2] 倪赞文, 兰良平. 2023. 小学英语绘本课堂中的四种互动类型, 江苏教育, (7):41-45.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2023年第10期47-50全文转载.
[3] 兰良平, 黄伟嘉. 2022. 课堂互动的结构模式研究——会话分析和语言社会化的融合视角, 外语界, (1):30-38.(CSSCI)
[4] 兰良平. 2021. 英语课堂话语研究的历史沿革和当前发展, 江苏教育, (78):18-22.
[5] 沈钧祺, 兰良平. 2021. “提问作者” 理论视角下的读后续写融洽度策略研究, 英语学习(教师版), (10):65-71.(2021年11月9日由外研社进行微信推送,题为“主题=情节+人物+语言,四个方向把握读后续写!”)
[6] 何晓东, 兰良平. 2019.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课堂提问实施. 中小学外语教学, 42(4):13-18.(北大核心)
[7] 兰良平, 郑春红. 2018. 读写课堂的观察与反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视角, 英语学习(教师版), (4):5-9.(2018年5月9日由外研社进行微信推送,题为“如何开展读写课堂观察?你需要了解这3大基本原则、4步操作过程”)
[8] 兰良平. 2016.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互动, 英语学习(教师版), (10): 13-16. 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17), 41-44全文转载.
[9] 兰良平, 韩刚. 2013. 教师身份构建——课堂提问遭遇沉默的会话分析. 外语界, (2): 59-68. (CSSCI)
主要项目(课题)
[1] 2023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赴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访学半年(项目编号:202307260018)。
[2] 2022年主持浙江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语言社会化视角下的阅读素养养成的小组互动研究”(1/6)。
[3] 2021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中国英语学习者能动性的话语建构和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BYY303,1/8)。
[4] 2021年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混合学习中社会临场感提升共同体意识的研究”,(项目编号:21YJC740023,2/5)
[5] 2021年主持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认知视角下的阅读课堂互动话语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SCG317,1/5)
[6] 2020年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美国华裔移民自然叙事中的多重身份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YJA740063,4/9)。
[7]2017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资助项目,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心理学院访学一年(项目编号:201708330421)。
[8] 2017年参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亚当·斯密修辞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NDJC263YB,3/3)。
[9] 2013年主持海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叙事中的直接引语在身份建构中的作用”(项目编号:Hjsk2013-07,1/2)。
主要学术会议
[1] 2025年3月应邀为外研社新视点项目做了第29期讲座,题为“英语教学中高阶思维品质的培养”。
[2] 2023年12月8-10日,参加了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社会语言学高端论坛”,做了题为“在线小组互动中主题解读的语言社会化研究”的小组发言,并且担任“技术赋能的语言教育与语言学习”小组发言主持人。
[3] 2023年11月23日,应邀为浙江师范大学组织的第四届“江浙沪京粤+”名师英语读写课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做主旨报告,题为“读写整合教学:语言社会化视角”。
[4] 2023年 11月17-19日,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二届“语言、话语与社会”学术论坛,担任大会主持人和小组评议员,做了题为“小组互动中主题解读的语言社会化研究”的小组发言。
[5] 2023年11月3-5日,参加了浙江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十届“当代中国新话语” 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担任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叙事话语研究的召集人,做了题为“语言社会化视角下的英语学习者叙事结构习得研究”的小组发言。
[6] 2023年10月27-29日,参加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担任“国别语言生活与语言教育研究”小组发言组长,做了题为“英语学习者叙事结构的语言社会化研究”的发言。
[7] 2023年10月17日,应邀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未来大先生系列”做了学术讲座,题为“叙事话语推动中的外语课堂教学与研究”。
[8] 2023年5月11日,应邀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战略研究中心的“语言与未来讲坛”做学术讲座,题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叙事的话语分析”。
[9] 2023年4月7日,应邀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教学发展论坛做学术讲座,题为“叙事话语推进中的教师发展与课堂教学”。
[10] 2023年3月29日,应邀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做学术讲座,题为“课堂话语研究的历史发展和最新前沿”。
[11] 2022年12月23-25日,参加了由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高端论坛,担任语言教育与教学研究小组的主持人,并做了题为“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人类学交叉融合中的核心概念”的发言。
[12] 2022年4月23-24日,参加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做了题为“外语教师教育者能动性身份的叙事话语建构研究——以自然会话叙事中的动词结构为例”的发言。
[13] 2021年11月13-14日,参加了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会议,参与分组发言的题目为“外语教师教育者能动性身份的叙事话语建构研究——以叙事中的动词结构为例”,并担任“教师认知与情感”分论坛联合主持人。
[14] 2021年10月15-17日,参加了由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主题为“语用与认知研究”,本人发言题目为“自然会话叙事中动词结构的使用和能动的职业身份建构”。
[15] 2020年10月19日-20日,参加了由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和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第二届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 ,在会上宣读了题为 Agentive Ident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Narrative Socialization in a Professional Community of Practice in China 的论文,并担任 “语言变异与身份建构 ”分论坛主持人。
[16] 2019年10月25-27日,带领浙江师范大学外语教师教育团队参加了由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八届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做了“英语教师阅读课堂互动能力的框架、等级和发展路径”的团队发言。
[17] 2019年10月18-20日,参加了在沈阳召开的由东北大学主办的“语言、数据和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会上做了 Constructing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narrative practices 的发言。
[18] 2018年11月1日,参加了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零点项目组(Project Zero)举办的成果展示,主题为“学习的乐趣”(Wonder of Learning),活动地点在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Wheelock School of Education at Boston University)。
[19] 2018年10月18-19日,参加了在美国马萨诸塞州 Clark University 举办的发展心理学研讨会,主题为“Rethinking adult development”(重新思考成人发展)。
[20] 2017年10月21-23日,参加了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第六届叙事学国际研讨会,会上宣读了题为“心理治疗中的叙事话语分析”的论文。
[21] 2016年11月4-8日,参加了在南昌大学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了题为 “话语和身份研究中的索引性问题” 的学术论文,并参与了论文答辩,并获得青年学者优秀论文三等奖。
[22] 2016年6月27日-7月1日,参加了在扬州召开的“语言学和外语教学高级研修班”,提交了“课堂话语研究中的主题序列分析”论文。
[23] 2016年7月1-3日,参加了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的第二十二届国际跨文化交际会议,在会上进行了“职业身份和职业文化的叙事话语建构”论文宣读。
[24] 2016年5月,带领浙江师范大学英语系教师代表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精读口语开放周及研讨会”活动,返校后和英语系教师组织了教研活动分享会。
[25] 2015年6月27-29日,参加了在安徽大学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高层论坛,并宣读了“教育叙事中直接引语和职业身份建构研究”的论文。
[26] 2013年12月6-8日,和海南师范大学外语教师教育课题组组成联合团队,参加了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外语教师发展大会,参会的团队发言题目为“英语课堂话语的调查:第三话轮的拓展”。
[27] 2009年12月11-13日,参加了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外语教师发展大会,并宣读了题为“英语教师身份建构叙事研究”的论文。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liangpinglan@zjnu.cn或 451764404@qq.com
ORCID: https://orcid.org/0000-0003-1075-9099
Web of Science ResearcherID: http://www.webofscience.com/wos/author/record/HHN-808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