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洪常春、副院长周东彪、英语教研室主任王毅聪、英语第二教研室主任陈春萍、日语教研室主任李艳、英语第一教研室副主任冀倩一行来访我院双方在连廊会议室围绕“进一步提升外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开展调研交流。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美馨、副院长汪琳、英语系副主任闻琴华、日语系教研室主任李坤、大外部教研室主任胡毓平等相关负责人参会。


图片


会议伊始,胡美馨院长对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她系统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布局、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成果与特色。随后,双方聚焦教学创新、科研协同、国际交流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互鉴实践经验,共商发展思路。

图片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洪常春院长对我院的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浙师大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紧扣国家战略、非洲特色和师范属性,让其印象深刻,希望以本次调研为契机,不断加强两院的合作与交流。




创新实践:细化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提出的毕业论文与实习安排问题,胡美馨院长作了详细解答。在毕业论文方面,学院实行“专业差异化”要求,翻译专业侧重实践报告,法语专业可选择实践报告或学术论文,英语和日语专业则侧重学术论文,不同专业的篇幅要求亦有区别。实习安排上,英语(师范)专业采用“两学期分段式有组织实习”,涵盖见习、实习、研习等环节。学院创新性推行“1+7”见习模式,即1 周统一听课与 7 周灵活实践相结合,并配套线上资源辅助见习实践。



前瞻布局:AI深度融入课程体系

面对AI技术浪潮,教学副院长汪琳介绍了学院的教学改革举措。她表示,学院已启动AI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工作,自2025年起将数字技术纳入课程体系。除所有专业必修的《数智技术与外语教育》学科基础课之外,各专业纷纷开设AI融合外语教学类课程,其中翻译专业专门开设“人工智能与翻译技术”“人机互动与言思共生”“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入门”等课程。此外,学院通过举办20余场AI教学教研活动及专题讲座,为教学实践筑牢基础。


特色发展:日语专业的转型路径

在专业转型议题上,日语系教研室主任李坤分享了以“日本对非研究”为突破口的特色发展路径。该方向从翻译日本对非研究成果起步,逐步产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资政报告,并成功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推动成果转化,行程了特色鲜明的研究与育人方向。



固本强师:“一联系、三传承” 推动教学相长

关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胡美馨院长认为胡美馨院长认为我院始终坚持良好的育人文化传统,重视学生培养,在RICH教育理念在的指引下,努力通过教学研究讨论,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视野与教育能力

此次调研座谈以经验分享与思路碰撞为核心,取得了预期成效。双方期望未来能继续保持沟通、相互启发,共同为推动外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