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16日,“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高中英语名师班集中研训活动在镇海中学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旨在搭建高端交流平台,走进名校考察学习,特邀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朱旭彬和赖朝晖分享前沿理念,通过专家讲座引领,促进名师引领与同伴互助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深化教科研实践,努力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浙派名师”。



    

    宁波效实中学朱旭彬老师受邀在镇海中学举行专题讲座,系统分享了题为《英语文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

    朱老师以其所在学校逾十年的探索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其教学体系的三大核心板块。在“宗旨与模式”部分,她介绍了以“愉悦身心、传授知识、启迪心智”为宗旨的文学教学理念,并详细讲解了以《典范英语》为教材、融合“沉浸式整书阅读”与“创造性学生课堂”的成熟教学模式,该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与主动表达。在“语言学习”层面,朱老师跳出了传统语法词汇的孤立教学,强调了在真实文学语境中活化语言的重要性。她通过展示如为《黑胡子海盗》设计“通缉令”等趣味任务,以及“角色日记”、“填补留白”等创意写作案例,生动诠释了如何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与高阶迁移。最后,关于“写作渗透”,朱老师展示了如何将文学阅读与多元文体写作(如日记、新闻、广告、审判书等)及故事续写、原创深度融合。这一系统性的训练不仅涵盖了各类文体的核心特征,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想象力与批判性思维。

    整场讲座理论与案例并举,为大家提供了将经典文学有效融入中学英语课堂的宝贵范本与深刻启发,充分展现了英语学科作为人文素养载体的广阔空间。



    为助力高中英语名师团队突破专业发展 “高原期”,提升教学研究能力,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赖朝晖给我们带来了“EP(探索性实践)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研究”专题讲座,探究高中英语英语教学与研究的融合之道。



以 “鹰之蜕变” 喻教师成长,揭示教科研价值

    讲座伊始,赖朝晖老师以 “老鹰换喙换毛” 的故事为引,生动隐喻教师教科研的蜕变过程。他指出,教师专业发展需经历 “走向成熟—高原期—超越自我” 的阶段,而探索性实践(EP)是突破高原期、实现二次专业成长的关键路径。这一观点引发在场教师强烈共鸣,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对教师职业生命的重要意义。


解析 EP 内涵与实践路径,提供可操作成长方案

    赖朝晖老师系统阐释了 EP(探索性实践)的内涵,即教师以研究者姿态,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科学研究方法。他引入 Fogg 行为模型(Behavior=Motivation+Ability+Prompt),说明将实践转化为探索性实践需关注动机、能力与提示三要素,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支撑。

    同时,他详细介绍了研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文献综述→提出假设→确定方法→收集分析数据→验证发现→得出结论,让教师们对教学研究的流程有了明确认知。此外,他强调探索性实践需具备问题精准、文献深广、数据真实、结论创新、教研结合五大意识,为教师开展研究指明了方向。


结合案例与高考分析,展现理论实践融合

    为让抽象的理论更具实操性,赖朝晖老师结合 “聚焦思维的主题阅读”“聚焦语言能力的主题阅读” 等案例,展示了如何将 EP 融入日常教学。以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思维能力培养为例,他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通过设计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创设语言运用情境等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赖老师还结合2025年高考英语全国一卷,分析了试题如何考查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反哺教学,构建 “输入—内化—输出” 的教学闭环,为教师提供了从高考命题角度优化教学的思路。


引发教师深度思考,推动教学研究新发展



    讲座结束后,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赖朝晖老师的讲座不仅厘清了教学研究的思路,更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让 “教师即研究者” 的理念真正落地。许多教师表示将从课堂小问题入手,运用 EP 方法开展教学研究,在行动与反思的循环中实现专业成长。此次讲座为高中英语名师团队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推动高中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