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胡萍萍博士和研究生刘雯静合作的学术论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刊发在CSSCI来源期刊《外语电化教学》2022年第5期。
文章基于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金字塔模型,调查了国内18所院校502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和提升需求。研究发现,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总体情况良好。多数大学英语教师都具有很好的育人素养,且教师间差异最小。学科素养、教学素养以及全球素养也都处于中上水平,科研素养方面相对较为薄弱,且教师间的差异最大。从二级维度来看,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最为优异,且教师间差异最小。其次是“了解学生”“英语语言系统知识及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意识”,说明大学英语教师普遍比较了解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系统知识和较强的思政意识。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合作与协作”“课程思政理论研究”“课程思政实践研究”这四个维度上的教学能力相对较薄弱,暴露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评价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科研素养方面的短板。
在影响因素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教龄、职称、课程的特点和性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结构、学生的接受与配合度、教学时间的充裕程度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育人素养和学科素养一般情况下会随着年龄、教龄和职称的升高而增强,而性别、学历与高校类型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在提升需求方面,大学英语教师最希望通过以下途径来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参加与外语课程思政有关的专题讲座、阅读与思政和文化有关的书籍和论文,组织或参与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共同体、课程思政教材编写、观摩示范课或公开课。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文章将原来的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金字塔模型修订为内外环模型,并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培养以及课程思政教材编写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作者简介:
胡萍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发展、 研究方法论。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厅级以及校级教学科研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在《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等CSSCI来源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团队季军、省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特等奖、省外语微课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省赛区综合课组三等奖、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校教学“十佳”、校课程思政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首届教学“思政之星”、“战疫”课程思政先锋、“战疫”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院第三届“弘道奖教金”、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比赛特等奖等。
刘雯静,浙江师范大学2021级学科教学(英语)方向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