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科研
学术外院|北山问道157讲:邹振环教授谈“南怀仁的《坤舆图说》与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奇’”
来源 : 学工办     作者 : 金怡     发布时间 : 2023-09-17     浏览次数 : 96

915日下午,复旦大学历史系邹振环教授于外国语学院一楼连廊会议室为浙师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南怀仁的《坤舆图说》与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奇’”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胡美馨教授主持。

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在清初绘制和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地图和地理学著述,其中《坤舆图说》是最重要的一本书。该书在利玛窦和艾儒略的地理学文献基础上,在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方面都有过若干新的发现。邹振环教授从四个方面展开,重点讨论了书中关于“天下七奇”的记述。



讲座伊始,邹教授介绍了清初科技史上的传奇人物南怀仁。他于1656年前往中国传教,1660年应汤若望之邀抵达北京,协助其在钦天监工作,他是杰出的科学家、汉学家、工程师和外交家。在来华耶稣会士中,他还是相当多产的一位学者,有各种著述40余种,还编有满文字典。《坤舆图说》中的《七奇图说》堪称明末清初西方地理学著述中有关西方文化景观的一个最精彩的全新描述。邹教授为我们依次介绍了“天下七奇”的文本和图像:一为“亚细亚洲巴必莺城”,即著名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二为“铜人巨像”,即爱琴海罗得岛上的太阳神巨像;三为“利未亚洲厄日多国孟斐府尖形高台”,即埃及金字塔;四为“亚细亚洲嘉略省茅索禄王茔墓”,即摩索拉斯陵墓;五为“亚细亚洲厄弗俗府供月祠庙”,即小亚细亚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六为“欧逻巴洲亚嘉亚省供木皇人形之像”,即希腊奥林匹亚宙斯像;七为“法罗海岛高台”,即埃及法罗斯灯塔。随后,邹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七奇图说”中呈现的中西知识交流与碰撞。“天下七奇”是西方世界逐渐清晰起来的文化遗存和历史传奇,也是西方世俗文化的产物,包含有丰富的信息,有异域的艺术、社会、风光和人物,还有西方非天主教系统的神祗。邹教授从书中几个例子展开,展示了南怀仁在言说、描绘“七奇”时与中国固有文化相结合,进而编纂出适应中国文化语境的文本和图像。最后,邹教授讲述了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奇”。《七器图说》在清代形成了官方与民间的两个接受系统,成为文人对于异域异族文化想象的重要来源之一。19世纪晚清中国学者在全面认识繁荣与先进的西方视野和西人如何利用实用知识的角度再度重提“天下七奇”。邹教授指出,清初“七奇”的奇幻色彩,在晚清市民文化的文献中明显被消解。《七奇图说》文本所包含的多元异域文化模式,使1819世纪的官方和民间出版者以及阅读者得以透过这些独特的内容逐渐认知并理解外部世界。它与本土文化传统交合,构成了一个排斥、过滤、接纳、内化的复杂过程。



两个小时讲座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次学术盛宴。讲座结束后,胡美馨教授强调了此次讲座在当下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在今后跨文化的学术研究中要增强对历史原貌的关注,经过广泛的资料检索进行中立的文本分析。希望大家在本场讲座中有所收获,拓宽学术视野,去探索更广阔的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