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温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本科生第三党支部赴沙畈乡银坑村开展以“追忆往昔峥嵘,传承红色薪火”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期间组织支部成员进行党纪学习教育。
同志们乘坐大巴,经历两小时崎岖的山路,抵达银坑村文化礼堂。银坑村红色教育基地副书记赖秋香热情地欢迎外院本三支部的到来,并将银坑村的概况向同志们娓娓道来。
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位于距离金华市区60多公里的武义、遂昌、婺城三县(区)交界处。作为浙江省第一批革命老区,它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坚持浙江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八十余年前,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与红军正式结缘,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点燃,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此展开。纵使往昔的峥嵘岁月随着炮火轰鸣声逐渐远去,红色基因早已融入民众血脉,红色薪火也在代代相传中焕发璀璨的光芒。自2014年起,银坑村已经逐步成为闻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徐徐步入礼堂内部,是浙师大学生参与创作的“画说****党人精神谱系”展览。展览入口是三幅吸引眼球的作品:《走过烽火岁月》《坚守的心》和《奖章》。其中几颗似心脏又似手榴弹的编织作品悬空挂起,心印红军魂,牵出红色岁月。党史系列活动是浙师大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特色品牌。每一种精神背后都有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画展以通俗生动的艺术方式,结合数字绘画等科技力量,诠释精神谱系、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在秋香书记介绍完后,同志们自行观看每种精神,时不时拿出手机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感悟颇丰。
“我的战友中,数粟裕最会打仗。”白墙红字,映着毛泽东主席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时的谈话摘录。银坑村,就是开国将军粟裕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往左走,一尊2.8米高的粟裕将军铜像豁然映入眼帘。他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党旗的见证下,同志们向他致以深深的敬意。一旁,一块平坦的草地上伫立着木制的训练用爬架等道具,这里便是粟裕将军曾经训练部队的练兵场。再往内走,就来到了粟裕纪念馆。堂屋内栩栩如生的将士塑像们围着面前的沙盘排兵布阵。同志们望着墙上挂着粟裕将军从1927年参加革命直至浙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所到之处所有的线路图,听着秋香书记深入浅出的讲述,仿佛能穿越历史,看到粟裕将军战略见解深邃、战役指挥巧妙的生动情形。
辽阔原野、青翠山林、绿水流淌,走过蜿蜒秀美的游步道,同志们来到了银坑红军活动纪念馆。“红色岁月,青山埋忠骨。”这里有红军战士当年使用过的老物件——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日本军刀、行军被褥、集结连兵需要吹响的军号等;有粟裕和红军挺进师开辟“宣遂汤”革命根据地银坑及周边村庄时,参与革命活动的群众和革命先烈——陈德营、郭勇进、陈永全......其中,秋香书记特别提到了今年100岁的张茂财老先生,作为银坑村唯一见过粟裕将军的人,他常常为大家讲述红军故事,回忆银坑村口红军**战战斗情景。当年,粟裕领导的红军挺进师不仅在银坑根据地建立了党支部,还赢得了广大穷苦人民的积极支持。他们协助红军开展革命活动,推动红色力量在婺南山区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正如秋香书记引用的《粟裕回忆录》中的话:“要想打赢游击战,首先需要穷苦百姓的支持。”
随后,在支部书记娄瑶琪老师的领学下,同志们在红色教育教室进行了《****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娄老师从《条例》出发,结合生活具体事例,为大家生动解读了作为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严守党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各位同志要谨记将纪律挺在前面,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
返程路上,青山隐隐,碧水悠悠,路边的墙上还印有银坑村歌《红色家园》:“革命先烈在这里播撒着红色种子,工农红军在这里点燃了燎原星火。”先驱事迹铭记在心,子子孙孙代代流传;光辉的篇章载入史册,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烈士精神,万古长存。

心印红军魂,寻梦银坑村。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通过了解生平、参观旧址、倾听故事等,同志们牢记光荣使命、传承理想信念,并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5月18日,英语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一行前往银坑村参观粟裕将军纪念馆。在参观的过程中,支部成员们深受教育。通过展示的实物和影像,支部同志们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粟裕将军的杰出贡献和高尚品质。他无畏困难、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定信念、勇于担当。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党史的理解,也增强了党员之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将以此次参观为契机,引导支部党员牢记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粟裕将军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英语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支部书记娄瑶琪
银坑村作为粟裕将军抗战时期的一个游击据点,承载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烈士的鲜血和牺牲换来村庄的和平和幸福,党员先辈的奋斗和奉献铸就了当地的支部文化。在参观当地的纪念馆后,从先烈的遗物和光荣事迹中感受到了共产党军队为和平作出的伟大牺牲。也从整洁的纪念馆和粟裕将军高大的铜像中感受到了当地村民为传递红色精神,纪念抗战先烈作出的巨大努力以及村民对共产党人的感恩和敬爱。另外,我们借用了当地的会议室开展了有关党纪条例的学习,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我对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有了更加清晰透彻的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要用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英语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王乐尔
本周我们支部来到了银坑村参观粟裕将军纪念馆,村里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到处可见红色标语、纪念碑和壁画,讲述着这里曾经辉煌的历史。展览馆展示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时期文物和历史照片,详细记录了银坑村的革命历程和英雄事迹。通过这些展品,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战争年代,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英勇。银坑村不仅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还有质朴的民风和迷人的自然风光。此次党日活动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银坑村的美丽与激情深深吸引了我,希望它能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红色教育基地。
英语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陈诺
两个小时车程、颠簸的山路以及网上介绍中“地处武义、遂昌、婺城三县(区)交界处”,不禁让我好奇银坑村到底是怎样一个村落。到达后,我发现那儿四面环山,是简介的具象化。那里的红色建设十分完善,粟裕将军的铜像、毛主席的题词以及随处可见的壁画无不彰显着那儿的历史。在文化大礼堂的后方是一处展览馆,由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共同完成,记录着一系列英雄事迹,让我感觉好像和银坑村建立了某种连结,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对银坑村的过去更加了解,对那些革命人士也对这个山间的村落更加敬佩。朴实的民风、充斥着的红色精神、纯天然的风景让我喜欢上了这个村落,也希望他们可以越来越好。
英语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郭嘉唯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历经两小时的车程,我随英语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的同志们一同来到银坑村参观粟裕将军纪念馆。粟裕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我们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精神和敢于斗争、不计得失的气概。而其他的红军战士、群众在艰苦岁月中机智顽强战斗,他们历经千难万险终迎来革命胜利,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八十余年前,这个小村庄与红军正式结缘,革命之火由此点燃,激情岁月就此展开。它远离世俗,风景秀丽。走进纪念馆内,历史的厚重底蕴和红色精神深深洗礼了我,看着泛黄的书页、生锈的油灯、硬化的橡胶水壶,那段峥嵘岁月仿佛重现眼前。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会怀揣对革命先烈的敬意传承着红色精神,不断前行,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英语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方甜烨
清晨,一缕柔和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我的脸上。对于第一次参加党日活动的我来说,此刻期待在心中漫溢。两个小时车程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银坑村,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跟着导游,参观了纪念馆,在纪念馆中看到了很多我校学生的艺术作品,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其次我们去了粟裕公园,了解到了粟裕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的突出贡献,深刻地体会到了红军和百姓之间深厚纯粹的军民情,最后我们也学习了党的纪律条例,在学习中我懂得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严格遵守党纪党章。总的来说,在这趟旅程中,我受益匪浅,而银坑村的红色光芒,必将熠熠生辉,永远闪耀。
英语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