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师大外国语学院学子的悉尼访学之旅~
八月阳光灿烂,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20名学子们在带队老师娄瑶琪的带领下远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探索“英语授课教学方法(TESOL)”的奥秘。在南半球的蓝天下,同学们将与世界对话,体验多元文化,享受语言的盛宴。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感受这场知识与友谊的奇妙旅程吧!
启程落地:踏上探索之旅的第一步
启程啦!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子们,带着满满的期待,从杭州出发,踏上了前往悉尼大学的旅程。
因飞机晚点,同学们临时改签,匆忙地赶往机场,仿佛经历了一场特种兵式的急行军。尽管途中遇到了一些小插曲,比如突如其来的交通堵塞和安检时的排队延误,但这些都未能动摇他们的决心和热情。大家心中都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悉尼之旅的期待,彼此打气、分享旅行计划,气氛热烈而欢快。
在凌晨一点的北京首都机场,旅客们熙熙攘攘,显得格外忙碌。尽管同学们面临时间的压力,但他们相互配合,迅速办理登机手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仿佛所有的辛苦与不便都是为了此刻的出发。终于,在争分夺秒中,他们顺利登上了飞往悉尼的航班。窗外的夜空繁星点点,虽然疲惫,但同学们的心中满怀憧憬,未来的旅程将是一次难忘的冒险。
经过11个小时的飞行,穿越云层,跨越海洋,同学们最终在悉尼平安落地。虽然旅途疲惫,但心中的激动和对未知的好奇,让同学们依旧精神百倍!
校园初探:文化与学术的碰撞
来到悉尼大学的第二天下午,同学们迎来了令人兴奋的Campus tour!跟随着悉尼大学学长学姐的步伐,同学们深入探访了校园的多个标志性地点,感受到了悉尼大学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
同学们漫步在霍尔沃茨城堡(Holworth Castle)中,古老的城墙、精致的玻璃窗花无不让同学们感受这座古老建筑的历史厚重与学术传承;穿行于充满创意的涂鸦街(Graffiti Street),体验当代年轻人自由奔放的艺术表达,感受思想的碰撞与文化的交融,并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专属印记;走进Fisher Library,置身于珍贵的文献与书籍之间,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与探究精神;参观周泽容博物馆(Chau Ahak Wing Museum)时,他们通过与展品的互动,深刻体会到了文化遗产的珍贵与多样性。
通过一系列的文化与学术探索,同学们不仅体验了悉尼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还在与当地学生的互动中,加深了对异国文化与学术传统的理解。每一个场景、每一段讲解,都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与文化的洗礼。期待接下来的游学旅程,更多精彩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
课堂直击:体验创新与多元的英语教学
在悉尼大学的课堂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灌输,而是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探险,每一项Task Based Activity都如同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首先,授课老师Barry组织进行了名为“扔纸团自我介绍”的游戏,教室里弥漫着既紧张又兴奋的气息。小小的纸团,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不仅传递了游戏的乐趣,更承载了每个人的独特个性。这个活动不仅让大家成功破冰,还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紧接着,“Hot Chair”的挑战让大家在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刺激的同时,还了解如何将游戏和课堂内容融合起来。每一个回答都需要快速思考、精准表达。这不仅能够锻炼应变能力和口语技巧,更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自信与从容。
而“Mime and Guess”游戏,则是一场无声的语言盛宴。同学们用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词汇和短语。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体会到了非言语沟通的强大魅力。短短几天的课程便让同学们意识到语言学习中肢体动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胜过千言万语。
TESOL的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创新与多元的空间。在这里,同学们不仅仅能够学习如何更好地教授英语,更能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富有创造力、充满热情的英语教师。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提升;每一次活动的参与,都是对教学理念的一次深化。
融入成长:在悉尼的蜕变与收获
作为本次外国语学院暑期悉尼大学TESOL访学团的带队老师,在首次踏足这所世界闻名的学府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悉尼宜人的气候为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从国内出发到落地悉尼,我也时刻提醒同学们出门在外,要扮演好合格的中华文化传播使者,时刻不忘自己作为浙师外语人的身份,尊重他国文化。刚开始的一周里,面对同学们初到异国他乡时产生的一系列适应性问题,我及时沟通和反馈,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尽快融入当地文化。尽管一开始个别同学因为寄宿家庭住宿问题产生了一些小烦恼,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这次访学经历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也能锻炼同学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相信暑期四周的访学行程结束以后,能看到同学们的蜕变!
——带队老师娄瑶琪
在这个充满异国风情的悉尼,我迎来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暑假——参与英语教师培训活动。初来乍到,心中既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也不免夹杂着几分忐忑与不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经历逐渐在我心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让我收获了成长与蜕变。起初,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文化差异,我经历了一段适应期。幸运的是,我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去拥抱这一切,例如,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迎新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交流,这不仅帮助我快速了解了当地的生活方式,还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多元文化中寻找共鸣。
——黄义瑜
“学思结合,伴我成长”。悉尼大学的教学模式相比于国内的大多数课程而言更侧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强调“learning by doing”,几乎老师每上完一个部分,都会让我们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将上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我们的老师Barry 和 Mark都极有亲和力,不仅仅教授我们教学的理论知识,更告诉我们如何高效运用电脑软件等实用的工具来辅助教学和自我的成长;让我惊讶的一点是,有一些老师上课运用的方法和我在国内综合英语等课程中接触的很相似,可见很多教学方法具有普适性。
—张潇月
悉尼大学的暑期访学活动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元文化的大门。在这座充满活力与包容的城市里,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面对全新的环境,一开始有些不安,但是住家的温暖热情以及同行朋友的互帮互助让我很快适应了在这边的生活,学会了如何在这种多元文化中找到共鸣。这里的英语课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师们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与创意。这种教学模式让我意识到,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对词汇与语法的掌握,更是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这种氛围中,我也得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钱慧敏
“Inclusive”和“friendly”,或许是悉尼这个城市极大的魅力所在吧。走在街上,迎面而来的人来自全球各地,七大洲的文化相汇于此地;在课堂中,师生关系平等,所有人相互讨论学习,吸纳各种观点和知识,鼓励各种元素的交融碰撞。在这里,一切都是如此友好亲近。老师会为我们提供最周到的服务与帮助,用笑容缓解我们的紧张;路上遇到任何问题也完全不必惊慌,随便路上找个人大胆问,对方就会面带真挚笑容,为我们指路或提供建议。在悉尼,我们收获到了满满的幸福。
——张正阳